福昕翻译

>

翻译学堂

>

肥胖相关炎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上)

肥胖相关炎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上)

医学翻译 PDF翻译 医药卫生
7919
2020-12-31 15:49:50


肥胖相关炎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结论)


Gaetan Ravaut,AlexandreLégiot和Karl-F伯杰龙和凯瑟琳·穆尼尔*

CERMO-FC研究中心,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UQAM)生物科学系脂质分子代谢实验室,加拿大QC H3C 3P8; ravaut.gaetan@courrier.uqam.ca(G.R.); legiot.alexandre@courrier.uqam.ca(A.L.); bergeron.karl-frederik@uqam.ca(K.F.B.)



摘要: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方面,通常与慢性炎症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能量稳态的器官(例如肝脏,脂肪组织,肌肉和胰腺)的炎症会导致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激活,从而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持续的C反应蛋白血浆水平和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是这种炎症的特征。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酶是脂质代谢和脂肪储存的主要调节剂。这种酶催化从饱和脂肪酸(SFA)底物生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脂质滴中储存的甘油三酸酯的主要成分。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特定类别的脂肪酸(饱和和未饱和)的分子效应,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饮食(西方饮食与地中海饮食)对代谢环境中炎症的影响。考虑到富含MUFA的地中海饮食的有益作用,我们还提供了有关SCD1活性在SFA诱导的慢性炎症调节中作用的最新数据。


关键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慢性炎症;饱和脂肪酸(SFA);代谢综合征


 


 

1. 代谢综合征炎症

肥胖是导致代谢综合症发展的主要因素,其特征是代谢并发症包括内脏肥胖,高血压,高循环胆固醇和血糖升高[1-3]。这种病理学组合通常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并伴有持续的炎症[4,5]。在北美,体重指数(BMI)高于30的人被视为肥胖。这约占北美人口的36%,全球约13%[6]。

肥胖症的特征在于脂质在脂肪组织中的过度积累。当这种积累发生在内脏脂肪中时,就会变得有害[7]。实际上,腰围(间接测量内脏脂肪堆积)与特定代谢疾病的发展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和2型糖尿病[8]。当脂肪组织中过多的脂质积累发生时,异位积累(脂肪变性)就会出现在其他组织(例如肝脏和肌肉)中[8-10]。饱和脂肪细胞通过脂肪酸转位酶(FAT /CD36),血浆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pm)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的作用将游离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循环的游离脂肪酸随后被其他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肌肉)捕获,从而导致脂肪变性[11,12]。非脂肪细胞中长链脂肪酸的积累会导致有毒脂质的形成,例如神经酰胺和胆固醇酯[13]。这些脂质会诱发脂中毒,导致有害的代谢后果,包括内质网(ER)应激和炎症[14,15]。

几项人群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经常发生轻度和慢性炎症[16]。其特点是由脂肪组织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尤其是白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MCP-1的循环水平增加。因此,单核细胞被募集到脂肪组织中,诱导其他细胞因子如IL-1β的分泌并增强炎症状态[17,18]。为了应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肝脏分泌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与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几种代谢疾病相关的炎症的关键标志[19-22]。 CRP还通过激活NF-κB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疾病发展,这直接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23]。

 

2.炎症的分子机制

炎症有两种主要类型:急性和慢性。感染或受伤后会出现急性炎症。这种类型的炎症涉及多核中性粒细胞,其特征是受损组织周围出现肿胀和热量。 Toll样受体(TLR)的激活会触发炎症因子的表达,例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炎症小体复合物,CRP和NF-κB[24]。解决这种炎症需要几个条件:消灭炎症原因,中和促炎标记(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以及清除中性粒细胞。这些事件通常会在几天内发生,从而自然而然地导致这种类型的炎症[25]。

第二种类型的炎症,即慢性炎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持续,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它通常出现在饮食习惯和久坐的人中,与肥胖的发展密切相关[26,27]。它也存在于不同的病理学中,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哮喘,以及与代谢不平衡相关的几种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28-31]。它通常被称为微炎症或代谢炎症,它涉及复杂的机制,涉及整个人体各组织(例如肝脏和脂肪组织)之间的串扰。通常,这种低度炎症是在免疫系统识别出细胞应激时出现的[32]。因此,单核细胞被募集并渗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24]。

在诸如肥胖的炎性病症中,在受影响的器官中可以发现两个不同的巨噬细胞亚群。这些与不同的功能关联。所谓的M1巨噬细胞显示出极端的促炎状态。它们表达高水平的促炎性受体,例如TL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并且对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具有强大的激活作用,从而表达pro-炎性细胞因子。相反,Μ2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其特征在于其白介素4受体(IL-4R)的表达更高,其激活下调了炎性介质,如TNF-α和IL-6。它们还显示出转录因子PPARγ和PPARδ的激活,从而导致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的更高表达[33]。因此,组织中存在的炎症水平取决于浸润的M1和M2巨噬细胞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可以通过饮食和荷尔蒙状态进行调节,并受PPARγ转录因子的调节[34]。在慢性炎症的背景下,已经发现了许多潜在的炎症触发因素。 TLR4通过循环长链饱和脂肪酸而被激活[35]。因此,IKK-IκB信号级联反应导致NF-κB核移位,从而激活了几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白介素的转录[36]。观察到高循环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MCP-1,TGF-β和IFN-γ以及白介素IL-6,IL-1β,IL-18和IL-8表现出炎症状态的患者[37]。TLR4激活还与炎症小体(负责炎症反应激活的多蛋白复合物)形成中的几种蛋白质的表达增加有关。特别是对于NLRP3(类似于NOD的受体家族,含3个吡啶域),一种炎性小体复合物,涉及与慢性和低度炎症相关的几种疾病[38,39]。

NLRP3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内受体,负责激活炎症反应。多种因素可以激活NLRP3,包括细胞内ATP浓度升高,活性氧(ROS),线粒体氧化的DNA和溶酶体去稳定化[40]。低细胞内钾或高钙浓度也可以激活它,这是对细胞应激的反应[40]。随着NLRP3的激活,NLRP3复合物的半胱天冬酶1亚单位将促白介素裂解为成熟的IL-1β和IL-18,这是低度炎症的关键循环标志物[41]。 NLRP3被认为是导致慢性炎症诱导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破坏脂肪组织中的NLRP3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并恢复其胰岛素敏感性[42]。

慢性炎症发展的另一种机制涉及在脂肪组织中过度储存甘油三酸酯(TG)脂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剧了这种TG储量的不平衡。在小鼠中,TG过多地储存在白色脂肪组织(WAT)中会诱发促炎性脂肪因子(如IL-1β,TNF-α,MCP-1和IL-6)的分泌,从而引发全身性代谢性炎症[43]。此外,过多的TG储存会增加脂解作用,并增加细胞内和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的量(图1)。这些脂肪酸可作为压力诱导分子,被TLR4捕获,诱导NF-κB活化,进而诱导巨噬细胞NLRP3表达(图1)。此外,细胞内FFA可能损害线粒体和溶酶体完整性,产生ROS(图1)[44]。 FFA还可以使细胞内能量传感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MPK失活。在这种情况下,IL-1β的分泌(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增加,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45]。几位作者甚至提出,在代谢性炎症的背景下,AMPK的激活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抗炎标记[46,47]。

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扰导致炎症增强.png

1.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扰导致炎症增强。 SFA(饱和脂肪酸)超负荷产生的FFA(游离脂肪酸)激活TLR4途径,导致MCP-1(单核细胞)


脂肪细胞通过NF-κB(核因子-κB)核转运分泌化学引诱蛋白-1),IL-6(白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激活募集的巨噬细胞上的TNF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TLR4途径结合,触发NF-κB核输入和NLRP3的产生(类NOD受体家族,含3个吡啶域),pro-IL-。 1β和pro-IL-18。 ATP(三磷酸腺苷)和ROS(活性氧)积累的结果导致溶酶体破坏,触发NLRP3活化并导致IL-1β/ IL-18成熟和分泌。这个数字是由BioRender生成的。

 

3.脂质代谢概述

脂肪酸分子在结构上非常多样,因此涉及几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例如,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而TG主要参与能量存储。生物体中有两种脂质来源:饮食摄入和从头合成。

在人类中,饮食中的脂质(例如胆固醇,甘油三酸酯)以及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会以胶束的形式被肠内小肠细胞吸收。同时,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碳链长度为2至10)可以直接穿过肠细胞膜并到达血流[48,49]。肠上皮细胞以乳糜微粒的形式将脂质分泌到淋巴和血液循环中。然后,肝脏使用提取的脂质组装包含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s),捕获部分乳糜微粒。分泌的循环VLDL将其脂质转移到生物体的其余部分,在此过程中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该系统平行,肠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分泌载脂蛋白A-1(apoA-I),与未捕获的鞭毛蛋白复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50]。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已知功能是隔离来自周围器官的胆固醇并将其带入肝脏[51]。

有几种机制可以使脂质摄入细胞。胆固醇通过B型跨膜清道夫受体(SRB1)捕获[52],而整合到脂蛋白中的TG被脂蛋白脂酶在上皮细胞表面水解。然后,产生的FFA被细胞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例如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和脂肪酸转位酶(FAT / CD36))吸收。内部化的FFA被迅速酯化为脂肪酸CoA,然后可以转化回TG。该酯化过程涉及各种脂肪酰基转移酶,例如GPAT(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和DGAT(二酰基甘油O-酰基转移酶)。新形成的TG随后被整合到细胞内脂质小滴(LDs)中,并在那里储存[53]。 LDs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在正常情况下,脂质优先存储在脂肪细胞中,形成非常大的LD。在脂肪细胞饱和的情况下(如肥胖症),脂质可以储存在其他细胞中,例如肝细胞和肌细胞,形成较小的LD [54]。这种异位贮藏常常导致代谢紊乱及其相关的炎症。

生物体中脂质的另一个来源来自从头脂质合成,也称为脂肪生成。这个过程发生在大多数细胞中,但在人类中,它主要发生在肝细胞(图2)和脂肪细胞中[55]。脂肪生成从葡萄糖水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合成长链饱和脂肪酸(棕榈酸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酶(FAS)的共同作用可催化这种合成。随后,饱和脂肪酸(SFA)通过脂肪酸延长酶(ELOVL)延长[56]和/或通过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进行去饱和,从而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7]。

肝脏中甘油三酸酯的产生.png


2.肝脏中甘油三酸酯的产生。乳糜微粒将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酯和油酸酯)带入肝脏,并由GPAT(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甘油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和DGAT(二酰基甘油)使用-O-酰基转移酶)产生甘油三酸酯。另外,也可以从图1重新合成脂肪酸(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和ELOVL6(脂肪酸延长酶6)。甘油三酸酯被组装成LD(脂滴)和/或与apoB-100(载脂蛋白B-100)结合成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该数字是通过Servier Medical ART生成的。

 

SCD是MUFA形成的限速酶。它们被整合到ER膜中,并受到营养状况和食欲的激素调节剂如胰岛素的高度调节[58,59]。 SCD在SFA的硬脂酸酯(C18:0)和棕榈酸酯(C16:0)中引入了delta-9去饱和作用,分别形成了MUFA的油酸酯(C18:1n-9)和棕榈油酸酯(C16:1n-7)。这些MUFA是TG(优先储存的脂肪酸)[60],胆固醇酯(细胞膜成分,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的前体)[61]和蜡酯(防止蒸发失水的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62]。它们也构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大部分[57]。因此,SCD被认为是脂质稳态的关键调节剂,特别是在脂肪形成占主导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 SCD活性的调节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的炎症状态的发展有关。因此,一些研究建议针对SCD,以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各个方面,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63-65]。

在人类中,有两种SCD亚型,即SCD1和SCD5。 SCD5主要在大脑中表达,而SCD1更广泛地表达[66,67]。在小鼠中,由于已鉴定出四种同工型(SCD1-4),因此情况更为复杂。它们都与人SCD1共享85%的氨基酸同源性,而SCD5似乎是灵长类特有的。小鼠SCD1主要在生脂器官如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 SCD2主要在大脑中表达,而SCD3在Harderian,包皮和皮脂腺中发现。仅在心脏中报道了SCD4表达[68-72]。

 

4. 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

SCD1是最具特征的SCD同工型。 SCD1将85%的硬脂酸酯和51%的棕榈酸酯(来自饮食和脂肪生成来源)转化为MUFA [68]。许多研究已经在SCD1基因敲除小鼠中进行了免疫印迹实验,以更好地了解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全局SCD1敲除小鼠中,该生物的每个细胞均缺乏SCD1,表现为缺乏皮脂分泌和泪液表面活性剂[73]。皮脂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头发少,并导致局部抑制SCD1作为治疗痤疮的潜在方法。

高糖饮食(HCD)[76]和高脂饮食(HFD)[74,74]可以保护全球SCD1基因敲除小鼠免受肥胖[74],胰岛素抵抗[75]和脂肪肝疾病[61]的侵害。 75]。这些小鼠的血浆酮体水平升高,而循环中的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降低[75]。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血糖也得到改善。从脂质氧化的上调和脂质合成基因的下调可以看出,整体基因敲除小鼠的代谢谱比野生型小鼠更有益。[74,76]。由于整体敲除小鼠的差异,肝脏中SCD1特异性缺失的小鼠仅受到保护,免受HCD(而不是HFD)的有害影响。在HCD下,与对照组相比,肝特异性敲除小鼠肝脂肪酶基因表达降低,血浆TG降低[76]。可以预期的是,这些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和相关的代谢并发症(例如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这与SREBP-1的激活减少(通过蛋白质成熟和核定位水平来衡量)以及脂解转录因子PPARα和线粒体摄取酰基转运蛋白肉碱O-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质表达增加相一致。全球SCD1缺陷小鼠的肝脏[77]。然而,在HFD下,肝特异性敲除小鼠会发展为肝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78]。 HFD对肝脏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变性作用可能是由于饮食中存在SFA,可以将SFA饱和并整合到TG中,然后通过仍然表达SCD1的肠细胞整合到乳糜微粒中。然后,乳糜微粒可被肝脏捕获,导致肝脂肪变性和相关的肝功能障碍[76,79]。

SCD1的表达主要受脂肪生成转录因子SREBP-1c控制[77,80]。在餐后情况下,血脂和血糖的升高会诱导胰岛素分泌,这是最重要的脂质合成代谢激素之一。胰岛素激活PI3K-PKB-mTORC1信号通路,从而诱导SREBP-1c的核易位并激活与脂肪形成有关的酶(包括SCD1)的表达[81]。饮食和激素因素(例如胰岛素和葡萄糖)激活了其他脂肪生成转录因子。SCD1,FAS和ELOVL6等生脂基因的表达是由肝脏X受体(LXR)触发的,该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并由自身被葡萄糖激活的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激活[82]。 SREBP-1c是脂质代谢(尤其是LXRα亚型)的主要LXR靶标之一,它驱动SCD1的表达[83]。此外,MUFA(SCD活性的产物)可以通过AMPK磷酸化来调节脂肪形成[84,85]。磷酸化的AMPK抑制了mTORC1复合物[86],从而减少了SREBP-1c的核易位以及诸如SCD1的生脂基因的表达。

 

5. 饱和脂肪酸在炎症中的作用

5.1.人体研究—饮食中SFA的作用

饮食中强烈影响动物有机体中脂质的类型[87]。饮食中的SFA对代谢健康有害,因为它们在肥胖,代谢综合症和慢性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88]。实际上,饮食中高水平的SFA本身可以被认为是促炎因素。几项研究描述了食用富含SFA的西方饮食与人类肥胖,肝脂肪变性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明确相关性[89-91]。富含SFA的饮食的急性摄入会触发人类皮下脂肪组织中炎症的发生,包括参与促炎性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合成的几种基因的表达增加[92]。此外,与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饮食相比,富含SFA的饮食增加了脂肪在脂肪组织中的存储[90]。脂肪细胞发育更大的LD,因此含有更多的TG。这种增加的细胞内TG池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的增加[93]。此外,高水平的瘦素与IL-1β,IL-6和TNF-α的巨噬细胞分泌增加有关[94,95]。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单次1000kcal膳食中所含脂肪含量为60%(主要是SFA)会导致血浆IL-6浓度升高[96]。这种类型的全身性炎症与导致冠心病的血管损伤有关[96]。

 

5.2.动物研究-膳食SFA的作用

与对人体的观察一致,用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喂养啮齿动物会增加肝脏和血浆的TG水平,并增加循环IL-6的浓度[97,98]。动物还会出现葡萄糖耐量异常,而肝脏中巨噬细胞的募集增加[97,99]。这表明炎症是饮食引起的代谢变化的结果。的确,在15周内喂食含有大部分SFA的HFD的小鼠肝TLR4的表达增加[98]。这些动物的血浆IL-6,TNF-α和MCP-1浓度也升高,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血浆浓度降低[98]。

富含SFA的HFD引起的小鼠由于棕榈酸酯和硬脂酸酯的积累而导致肌肉脂肪变性[100]。 SFA也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用HFD(主要由SFA组成)喂养8周的小鼠的大脑显示出高浓度的炎症标记物(IL-6,IL-1β和TNF-α)和低水平的IL-10 [101]。富含SFA饮食的小鼠在短短4周内显示出NF-κB活化增强,并且通过下丘脑中的TLR4活化,炎症性标记(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达到以及在血浆中[102,103]。至少在小鼠中,这种炎症甚至可能导致肥胖。持续的HFD诱发的弓形核(下丘脑的一个特定区域,调节能量动态平衡,触发小胶质细胞募集并促进安全神经元的死亡)的炎症[104]。

 

5.3.细胞模型-外源SFA的作用

含有几种脂肪酸混合物的饮食实现了体内研究,这些脂肪酸在消化过程中至少会部分转化。这使这些研究结果的解释复杂化。因此,已使用外源脂肪酸处理培养的细胞来确定预期在餐后循环中发现的特定SFA的作用。

脂肪细胞模型可以深入了解脂肪组织内发生的体内机制。 3T3-L1前脂肪细胞和大鼠原发性附睾脂肪细胞与棕榈酸酯一起孵育24小时可诱导TNF-α和IL-6分泌[105]。这种治疗还增加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释放[106,107],它具有诱导巨噬细胞在体内募集以及极化成M1促炎状态的潜力。胰腺β细胞(1.1B4人细胞系和大鼠原代细胞)暴露于棕榈酸酯会增加IL-6和IL-8的分泌以及ROS的产生。它还与胰岛素分泌受损有关[108,109]。该过程有可能至少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富含脂肪的饮食会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展。

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中,棕榈酸酯处理4小时会诱导IL-1β,IL-6和TLR4基因表达,以及NF-κB诱导[103]。在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细胞系中,月桂酸(12碳链SFA)可以直接结合TLR4并激活NF-κB的核易位。随后,这会激活促炎性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的表达[110,111]。用棕榈酸酯处理RAW 264.7细胞可抑制转录因子PGC-1β的表达,该因子间接激活NF-κB的核易位[112]。这导致培养基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增加。有趣的是,当这种媒介是如果将其添加到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中,PI3K-PKB途径的激活会受到损害,提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113]。

还已经在体外研究了SFA对肌肉细胞的作用。通过脂质滴大小观察到,用棕榈酸酯处理C2C12小鼠肌管细胞可增加脂质储存[114]。与其他细胞类型一样,这种细胞内脂质蓄积会引起脂质毒性(ROS和ER应激升高)和胰岛素抵抗(PKP信号传导中断)。它还会触发NF-κB核移位,从而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的表达[114]。

 

6. 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炎症中的作用

6.1.人体研究—饮食MUFA的作用

尽管SFA会增加炎症,但不饱和脂肪酸通常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omega-3类脂肪酸,对健康具有有益的作用。确实,一些人口研究表明,与富含SFA的西方饮食相比,富含omega-3PUFA的饮食至少部分地通过减少炎症来发挥有益的代谢作用[115-117]。MUFA对炎症的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将MUFA与抗炎状态联系起来[92]。

膳食脂质在肠道中被吸收,然后转运至整个生物体,从而影响器官代谢。更高的MUFA消耗量会增加整个体内的MUFA水平,并同时降低SFA和PUFA [118]。因此,我们体内存在的脂质类型可以通过营养调节。

地中海饮食的影响已在人类中进行了研究,包括数项随机交叉研究(表1)[119–121]。这种饮食的特点是大量食用鱼,橄榄油,水果和蔬菜以及全谷物。在这种饮食中,脂肪占大卡所吸收的三分之一,几乎被60%的MUFA和20%的SFA吸收[122]。相比之下,西方饮食中的总脂肪量相似,但MUFA的比例要低得多(MUFA为36%,SFA为33%)[119]。与其他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与降低血压,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关[123-125]。地中海饮食降低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导致肠道微生物组发生了有益的变化:增加了类细菌,小肠杆菌和费氏杆菌属,已知它们可以改善总体代谢健康并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表1)[121,126]。实际上,橄榄油是地中海饮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已被表征为可改善宿主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生源物质(表1)[120]。

有趣的是,在食物中添加橄榄油(一种自然富含SCD1产品油酸酯的油)与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低相关,因此,慢性炎症和死亡率降低了[127,128]。此外,食用地中海饮食的人通常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全身性炎症,这在食用西方饮食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时通常会出现(表1)[129-132]。食用地中海饮食3到4周也与脂联素(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94,133]。当用橄榄油喂养受试者时,对炎症也有类似的观察结果(表1)[131,134,135]。用富含橄榄油的饮食喂养3到2年不等的受试者的循环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单核细胞)水平较低。此外,与同期接受西餐的受试者相比,其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例如TNF-α,MCP-1,IFN-γ,CRP,IL-18和IL-6)要低时间[131,136–138]。与一次性口服含牛乳霜的脂肪乳剂(25%的油酸酯和26%的棕榈酸酯)相比,橄榄油的乳剂(70%的油酸酯和15%棕榈酸酯)产生更有利的脂质血浆分布,包括富含MUFA的TG的较高血浆浓度。有趣的是,在同一研究中,作者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与来自这些受试者的纯化血浆脂蛋白一起孵育。治疗后,在富含MUFA的TG存在下,培养的细胞从M1炎症状态转变为M2抗炎状态[139]。另一项关于离体人类血液单核细胞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察结果[140]。

查看更多文章


免责声明:福昕翻译只充当翻译功能,此文内容及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归原始网站所有。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需要浏览原文、下载参考文献等,请自行搜索文中提到的原文网站进行阅读。

来源于:mdpi



福昕翻译转换文章内容来源:https://fanyi.pdf365.cn/help/91
上一篇: 肥胖相关炎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结论)
下一篇: 1亿年前的新花为2020年带来新鲜的假日之美